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

為自己訂製的空間

通常我們不會把旅遊住過的飯店、民宿稱之為家,畢竟那只是短暫停留的休息處所。曾有人說:「有媽的地方就是家。」這的確是一句令人頗為認同的說法,但無論是自有或租賃的房子,只要是一家人在那裡認真的生活,肯定會留下珍貴記憶的地方,人們也會說:「這是我家。」然而當媽媽已不在人世了呢?我想說:「有生活故事的地方就是家。」

 

以前有個日本節目專門幫人重新裝修居家,在進行全面改造之前,設計師除了會詳細探詢委託人的使用需求外,還會進一步了解主人家的生命故事,包括:老爺爺、老奶奶一生的情感羈絆,先生、太太的人生光榮時刻,以及青少年朋友童年的成長經驗等等,而這些生命底層的重要連結,可能是一只杯子,也可能是一張椅子,或是畫在牆上的身高紀錄。

 

對旁觀者而言,趁著重新裝修的機會,也許剛好可以來個斷捨離,然而對當事人而言,某些東西其實是新不如舊,看似破爛不堪的小被子,其代表著一種生命意義的連結,如果斷了這個連結,亦即代表彼此之間關係的死亡,因此人們總是不斷尋找那一份能讓自己情感有皈依、自信有力量、溫暖滋養且安定的熟悉感。

 

日本節目中住家改造的設計師,總是細膩地體解委託人的心聲,並將具有重要意義的物件,巧妙地運用在新裝修的住家之中,當委託人踏進新家時,只有裝修是新的,家的感覺卻是熟悉的,那一刻浮現在委託人臉上的表情,每每讓我十分的感動,因此,這次整修房間我想把這樣的概念帶進來,一開始的設定是向成長環境致敬,所以兩個主要訴求是架高地板的大通鋪,而且還要有上下鋪的設計。

 

在經過一個月的實際使用與細節調整後,歷時四個月的房間整修工作終告結案。之前,這裡還是一個塵封二十幾年的廢墟,如今則是融入成長記憶的新裝修房間,進門小台階是自己度咕假坐禪的角落,牆上掛著珍藏了十六年的題字,是當年採訪薪傳獎藝師李秉圭老師所獲贈的墨寶。

 

靠著窗台我設計了一個折合的桌板,桌板下的大坐墊及整理盒,提供了方便的收納空間,無論是常用的資料或零碎的物品,一方面能將空間收拾得整齊有序,又能保有隨手可得的便利,是自己很滿意的一組設計。原本的海棠花玻璃則換成反射玻璃,並在窗外布置一個小巧的綠化植栽,現在臨窗閱讀享受自然採光,或聽流水,或看著光影的變化,很容易就消磨一天的時光,對於喜歡發呆耍廢的我來說,這完完全全是為自己訂製的空間啊!

 

儘管一個人躺下來3x6尺就已足夠,我還是堅持在大通鋪做了上下鋪的設計。上鋪是超過半世紀的老床架修改,並用舊料製作了一支小梯,成品很自然地保留了歲月的痕跡,這是一張有著故事的木床,睡起來特別有感覺。在製作上下舖床頭板的過程,我請家人提供意見,大姊希望是造型海綿墊,二姊想要軟木布告欄,最終我想了一個可替換的方法,既可以是海綿墊,也可以是布告欄,隨各自心情與需求做變化,如此滿足了兩種不同的需求。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生活艱辛,但卻為自己帶來堅韌的生命歷程,別人住著樓中樓,而我睡在上下舖,現實中並非人人都有寬廣的居住環境,然而心念很重要,即使居陋室也可以擁有開闊的胸襟,不是嗎?

 

一個2.5坪的小房間,能做甚麼樣的空間配置呢?原本房裡的東西並非斷捨離全部丟棄,留下來的部分是進了床底下的大儲存空間,不常使用或還捨不得丟的東西,先不用急著處理而是進行封存。當初設計的書架是想兼作階梯使用,但實際空間根本不敷使用,即使調整陳列方式,架上只能擺放常用的書籍,幸好自己書讀得不多沒甚麼藏書,因此對我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困擾。

 

倒是提到讀書一事,我深深感受到內心的焦慮,好像幾次動手裝修房間都是為了讀書,無奈自己好奇心重不容易定下來用功。近期有不少朋友關心我是否讀書準備考試?而我只能羞愧的回答沒有!我也自問回學校念書的初心是甚麼?畢竟放棄的距離最近,堅持的距離最遠,無論如何都得想辦法重燃自己的熱情,我想寫完這篇結案記錄後,就暫時好好閉關用功吧!

 

@百工作坊

 

##熟悉感 #空間 #陋室 #藏書 #裝修 #結案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